一、综   合

2021年,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2406万元,同比增长10.1%。其中,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431万元,同比增长1.9%;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5743万元,同比增长12.0%;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38232万元,同比增长10.4%。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7.9:23.6:68.5调整为8.1:24.3:67.6。在第三产业中,批发和零售业、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、住宿和餐饮业、房地产业、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.5%、18.9%、12.7%、4.1%、20.9%、7.9%,金融业增加值下降0.1%。

2021年,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.3%。分类别看,八大类商品“七涨一跌”。其中,衣着、居住、生活用品及服务、交通和通信、教育文化娱乐、医疗保健、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.3%、1.8%、0.2%、3.7%、2.4%、0.3%、0.3%,食品烟酒下跌3.5%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.7%。

2021年,全区登记市场主体14866户,同比增长6.2%,其中,内资企业2776户,同比增长9.3%(其中:私营企业2479户,同比增长9.9%);个体工商户11734户,同比增长5.7%;农民专业合作社356户,减少3家,同比下降0.8%。

2021年,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38人,比上年增加386人,新登记失业人员259人,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516人,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3.16%,比上年末上涨0.28个百分点。外出农民工9012人,同比增长0.19%。

二、农   业

2021年,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9547万元,同比增长18.3%,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864万元,按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1.8%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317公顷,同比增长3.0%;粮食总产量17902吨,同比增长2.7%。年末生猪存栏28486头,同比增长28.8%;生猪出栏35146头,同比增长22.2%;山羊存栏14904只,同比下降10.9%;山羊出栏13478只,同比下降2.0%;牛存栏3899头,同比增长23.5%;牛出栏1190头,同比增长4.3%;家禽出笼38万羽,同比增长13.3%;禽蛋产量350吨,同比增长13.1%。
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
2021年,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。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8309万元,同比增长24.1%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.8%,分门类看,采矿业增长20.1%,制造业增长11.9%,酒、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79.9%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3.7%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.6%。规模以上水电企业总装机容量11.2万千瓦时。全年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2.9%,产品销售率为90.7%。

2021年,全区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 17 家,完成总产值 8.0亿元,同比增长30.9%;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.2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54.2%。其中: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.7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31.7%;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.8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90.8%。
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
2021年,全区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增长8.7%。按经济类型划分:国有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.7%;非国有经济投资同比增长34.9%。按产业划分: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7.7%;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.7%;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.3%。

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4个(含房地产项目),同比增长9.3%,其中,亿元以上项目45个,同比增长26.7%,5000万以上项目62个,同比增长24.0 %。

五、国内外贸易

2021年,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48万元,同比增长15.1%。其中,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00万元,同比下降14.0%。分城乡看,城镇实现零售额105695万元,同比增长14.5%;乡村实现零售额70853万元,同比增长15.9%。

2020年,全区外贸出口总额17.6万美元,是2019年的5倍。

六、交通运输、邮电通信

2021年,全区交通运输、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完成13988万元,按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18.9%。货物周转量14031万吨公里,同比下降18.8%,货运量308万吨,同比下降15.2%;旅客周转量2922万人公里,同比下降12.0%,客运量65万人次,同比下降42.0%。公路营运里程达2014公里,同比下降4.0%;改造升级农村公路13.3公里。全区民用车辆保有量21127辆,比上年末增加457辆,同比增长2.2%,其中,营运车辆保有量1334辆;非营运车辆保有量19790辆。全区邮政业务总量1009万元,同比增长15.7%,其中,快递业务量108842件,同比增长41.7%。全区电信业务总量6782万元,与上年基本持平,光缆线路总长度6563公里;固定电话用户9443户;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0532户,新增2502户;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2884户。

七、旅   游

2021年,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784.6万人次,同比增长15.2%。实现区内旅游经济收入667827万元,同比增长11.9%。其中,景区门票收入11531万元,同比增长62.4%;客房收入154366万元,同比增长12.9%;餐饮收入142552万元,同比增长11.5%;旅行社收入8821万元,同比增长58.4%;旅游商品收入138040万元,同比增长9.1%;交通收入107643万元,同比增长46.8%;其他收入104971万元,同比下降12.1%。

八、财政、金融和保险

2021年,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73402万元,同比增长28.9%。一般预算收入73940万元,同比增长30.2%。其中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204万元,同比增长36.6%。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,税收收入33975万元,同比增长31.0%,占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5.1%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3381万元,同比下降25.4%。其中,一般预算支出168491万元,同比下降19.4%;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4361万元,同比下降49.6%。

2021年末,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58621万元,比年初减少37120万元,同比下降5.3%。其中,住户存款余额399269万元,比年初增加37691万元,同比增长10.5%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7104万元,比年初增加73718万元,同比增长23.5%。其中,住户贷款余额161690万元,比年初增加12634万元,同比增长8.5%。

2021年,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108万元,同比下降10.4%。其中,财产险保费收入301万元,同比下降26.4%;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41万元,同比下降7.8%;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2203万元,同比下降13.5%。已决赔款金额3144万元,同比增长22.2%。

九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
2021年,全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119人,招生1168人,毕业1067人。全区小学16所,在校学生3518人,招生597人,毕业600人;普通初中5所,其中,初级中学1所,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,在校学生1601人,招生571人,毕业467人。普通高中1所,在校学生1064人,招生337人,毕业300人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,在校学生103人。年末全区幼儿园20所,幼儿园在园幼儿2165人。

2021年,全区授权专利65件,其中,发明专利4件;实用新型专利52件;外观设计专利9件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4件,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.11件。

十、文化、体育和卫生

2021年,全区共有群艺馆1个,博物馆4个,体育馆1个,文化站8个,公共图书馆1个,共有各类图书7.9万册。全区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,电视覆盖人口7.8万人,电视覆盖率为100%。全年共出版报纸2030份。

2021年,全区共有医疗卫生计生机构91个,其中医院5个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家;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87人,注册护师、士271人,执业医师(助理)244人,药剂人员35人,检验人员37人,其他卫生人员117人;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共床位540张,其中医院床位475张,卫生院床位65张,每千人拥有医院、卫生院床位7.14张。

十一、人口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
2021年,全区户籍人口为78011人,比上年末减少507人。其中:男性人口为41090人,女性人口为36921人,男女性别比为111.3:100。全年共出生481人,出生率为6.2‰;死亡581人,死亡率为7.4‰;户籍城镇人口35416人,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.4%。

2021年,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003元,比上年增加1800元,同比增长5.6%;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47元,比上年增加1130元,同比增长9.9%。农村居民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4.3个百分点,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.71,比上年缩小0.11个百分点。

2021年,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6528人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646人,其中,在职人数11814人,离退休人数5832人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642人,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6240人,其中,在职人数3914人,离退休人数2326人。2021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431人,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878人,其中,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581人。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49人,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313人,国家抚恤、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9人。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。年末全区社会福利单位9个,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56张,福利院供养、代养285人,城镇社区服务中心、站12个,农村社区服务中心、站67个。

十二、节能降耗、资源环保

2021年,全区能源消费总量13.18万吨标准煤,同比增长5.96%;万元GDP能耗0.39万吨标准煤,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3.75%。

2021年,全区森林面积293417公顷,森林覆盖率达91.12%,森林蓄积量3301万立方米。环境空气质量PM10平均浓度为30微克/立方米;PM2.5平均浓度为18微克/立方米;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.2%。“水十条”考核断面南河阳日湾全年水质控制Ⅲ类标准内,跨界考核断面香溪河木鱼镇控制Ⅱ类标准内,达标率为100%;县级城市以上集中式神柳观溪饮用水水源地全年水质控制Ⅱ类标准内,水质达标率为100%,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100%。

全区年平均气温13.4℃,年降水总量984.8毫米。

注:

1.本公报2021年数据为统计快报数。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为最终核实数。

2.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。

3.资料来源:

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、城镇登记失业率、养老保险、工伤保险、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;旅游总收入、旅游总人数、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博物馆等数据来自区文化和旅游局;货物周转量、旅客周转量、公路总里程等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;邮政业务量、快递业务量、快递业务收入等数据来自区邮政管理局;电信业务总量、长途光缆线路、电话用户、互联网用户、电话普及率等数据来自区移动、电信、联通公司;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;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神农架分行;保费数据来自区人保财险神农架分公司;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;卫生机构、床位、人员等数据来自区卫健局;低保、社会服务等数据来自区民政局;国家抚恤、补助优抚对象数据来自区退役军人事务局;医疗保险、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区医保局;受理专利申请、发明专利、市场主体等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;森林面积、水资源、生态环境、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区林业管理局、生态环境局;气温、降水量来自区气象局;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局;价格、粮食、畜禽、城乡居民收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神农架调查队;其它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。